首页 > 资讯 > 2025中欧科学家论坛围炉夜话:共探“AI+新机遇”,解码普通人可参与的未来赛道

2025中欧科学家论坛围炉夜话:共探“AI+新机遇”,解码普通人可参与的未来赛道

2025-09-19 21:42:26

  2025年9月14日晚,中欧科学家论坛北京人工智能沙龙“围炉夜话”专场在北京国数基地成功举办。本次活动由中国致公党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、百城论坛执委会主任乔琦,以及欧中人工智能协会发起人、中欧科学家论坛秘书长肖灵艳共同发起并组织。围绕“AI+新机遇——普通人能够参与的赛道”这一核心议题,各界精英齐聚一堂,包括院士、人工智能专家、产业领军人物及协会代表,就AI落地实践、资本赋能与普通人参与路径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,现场气氛开放而务实,达成多项行业共识。

  ### 开场聚焦:AI落地与普通人的机遇

  乔琦主任在开场致辞中指出:“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需要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寻找确定性,并探讨普通人如何共享发展红利。”他提到,以往论坛多聚焦于“高大上”的人工智能议题,而本次活动则更注重“落地”与“参与”。乔琦强调,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个人机会,都离不开资本支持。他分享了致公党北京市委支持设立的“中国RWA健康产业发展调研课题”,旨在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让更多人受益。

  乔琦还透露,作为全球创业大赛的连续两年导师和评委,他观察到人工智能赛道创业项目持续火热,相关软硬件股票上半年涨幅显著。随着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,未来20年AI将成为重要产业方向,他期待院士和专家能为普通人指明参与路径。

  ### 院士视角:复合能力与平民赛道

  #### 潘毅院士:行业赋能与数据价值

  人工智能与区块链国际专家、致公党中央RWA健康产业调研课题专家潘毅院士强调,AI的核心在于“赋能”行业,脱离具体场景的技术难以落地。他指出,人脑拥有8600亿神经元和超百万亿参数,远超现有大模型,AI的优势在于速度,但必须与行业结合才能发挥价值。

  针对普通人,潘毅提出两大参与方向:一是“提示工程”,即学会用连贯问题与AI交互,最大化工具效用;二是数据标注,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领域,本科学生甚至普通人都可参与,为AI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。此外,他特别看好AI制药赛道,认为中国有望十年内超越美国。AI能够设计“世界上不存在的小分子”,探索空间达10的30次方,既保障民生健康,也创造就业与创业机会。

  #### 蒋林华院士:算力突破与持续学习

  中欧科学家论坛执行主席、玻利维亚国家科学院院士蒋林华从技术基础层面分析,指出中国在算力、算法和数据三大AI核心领域已具备优势。国产芯片逐步替代进口,部分DCU算法甚至超越ChatGPT,而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基础设施带来了海量数据资源。

  他提醒,未经处理的海量数据可能是“灾难”,分布式处理技术和数据标注成为关键,普通人可通过标注参与AI监督学习。蒋林华建议普通人理性投资AI领域,并秉持“活到老学到老”的态度,主动学习使用AI工具,例如用AI辅助制作PPT,可显著提升效率。AI虽无法替代架构性思考,但拒绝新工具就会错失机遇。

  ### 专家解读:多维参与路径

  #### 吴焦苏会长:底层逻辑与互动影游IP

  中科院北美校友会副会长吴焦苏认为,AI产业需从智能哲学、智能数学等底层逻辑夯实,再衍生技术与应用。普通人参与不必局限于技术研发,他举例正在打造的音乐AI驱动互动影游IP,预计营收达10亿级,需要大量懂音乐、懂游戏的专业标注员参与内容标注与反馈。

  他补充道,美国企业近期解雇500名通用数据标注员,却扩招产业专业标注员,显示“AI+行业知识”的复合型人才更具竞争力,普通人可结合自身专业切入。

  #### 苏彤老师:RWA三次元革命

  北京国数基地研究院首席专家苏彤从RWA(真实世界资产)角度提出“RWA三次元革命”概念。传统金融证券化是“二次元”,将资产切片为股票、证券,普通人被动参与且风险高;而AI+数字孪生+元宇宙将推动RWA进入“三次元”,即RWDA模式(真实世界数据+真实数据资产+真实世界资产)。

  在这一模式下,每个人可持有个性化、可流通的数字权益凭证,如文旅IP微小份额或社区服务通证,降低参与门槛和风险。区块链技术将保障资产透明,解决类似股权众筹的信任问题。

  #### 谢安娜女士:元宇宙+AI落地实践

 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执行秘书长谢安娜分享,元宇宙与AI结合已在上海落地多个项目,普通人可通过体验与合作参与。普陀区打造了超1000平方米的“AI+元宇宙”to C体验中心,未来将扩展至1万平方米;静安区建设“AI元宇宙百强案例测试中心”,通过认证的项目可享受政策补贴;闵行区规划“长三角集采中心”,聚焦AI硬件落地。

  她还透露,全球元宇宙大会将联动北京文物局、首都博物馆等,开发“AI+文旅”“AI+文博”场景,欢迎各界合作。

  #### 田垚主任:需求侧驱动与资本支持

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田垚强调,普通人参与AI可做“需求侧推动者”或“供给侧实践者”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如智能养老、个性化学习等需求,将是AI研发的核心导向。

  他提到,通过“百城论坛”联动100个城市,每年统筹2000亿资金支持科技产业化,覆盖全国五星级景区及产业园区。普通人若有AI创业项目,可通过此类平台对接资源。未来25年,需锚定2035和2049年目标,让AI助力民族复兴。

  #### 王昱东:设计行业挑战与国企转型

  歌华设计公司副总经理王昱东指出,AI对设计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。年轻设计师就业难,年约60万毕业生中2/3难找工作;掌握AI的设计师“卷价格”,30万宣传片报价降至1-3万。他呼吁开发“革命性工具”,让国企员工快速上手AI,目前正尝试整合常用AI模型的小程序,但需行业专家支持。

  ### 共赴AI黄金二十年

  活动尾声,乔琦主任总结道,本次围炉夜话从技术云端落到生活实处,不仅勾勒AI时代的平民机遇,更点燃“人人可参与”的燎原之火。未来20年是AI黄金期,错过房地产和互联网机遇后,AI+、RWA、数据服务等赛道已向普通人敞开。无论是参与数据标注、学习AI工具,还是投资优质项目、对接产业资源,核心是“抱团取暖”。在场的院士、专家、企业家都是“资源桥梁”,期待未来更多合作,让每个人在AI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  (文:郭振耀 图:主办方)

  (从左至右:龚才春博士,潘毅院士,书法家彭双元,肖灵艳)

资讯推荐